1949年前後,大批中國影人輾轉遷居香港。在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角力下,香港電影界一分而成左派與右派兩大陣營,彼此頃軋,亦各自獲得不同政權的支持。「港九電影戲劇事業自由總會」就是在此情勢下應運而生的右派組織,王元龍、胡晉康、張善琨、童月娟都是其中的靈魂人物。在嚴峻的政治情勢下,政府在台灣的各項民生、經濟、文化政策必然掌關係著娛樂產業的興衰存滅,進而對香港電影在台灣的商機影響重大。台影新聞珍藏的香港影人訪台新聞片段,讓我們可以一窺當時香港電影界與台灣緊密友好的互動關係1953年10月,自由總會組成18人祝壽勞軍團來台,這是國民政府來台後第一個抵台訪問的海外電影團體,受到台灣各界高度的重視與歡迎,雙方建立起緊密良好的互動模式。1954年,自由總會組成64人的龐大代表團來台,參加總統就職典禮和勞軍活動,團員包括了當紅的女星李麗華、尤敏、林翠等人。從下機到台北市區遊行,代表團所到之處,影迷蜂擁而至爭睹明星風采。代表團除了出席歡迎酒會、參加正副總統就職典禮,還遠赴金門、澎湖等地參與勞軍活動。軍方也安排盛大的登陸演習,表現祖國軍事力量的強大,促成絡繹不絕的台港交流。
香港自由影人需要「祖國」大力支持,「祖國」也需要香港電影界的右派組織來擔任反共前哨站。1957年,影星黃河棄暗投明,表達反共的決心,在一場一場記者會、座談會、金門前線的歡迎大會中說明自己如何被共匪所欺騙而深陷其暴力統治,並報導大陸人民被奴役的實況。黃河此舉也確保了他在台灣的演藝之路將從此暢行無阻。
新華電影公司的張善琨與童月娟伉儷,是自由影人陣營中最鮮明的旗幟。繼1956年來台拍攝《採西瓜的姑娘》後,1959年他們帶著將近30人的演職員,浩浩蕩蕩來台開拍《青城十九俠》和《茶山情歌》兩部電影。新華公司以行動證明對台灣的熱愛,台灣電影界如聯邦、中影、台製等公司也傾力相助,政府各界對新華更多所關心愛護,情誼深厚不言可喻。童月娟後來擔任自由總會主席長達十多年,在香港為台灣政府審查在港拍攝的電影有無左派資金或演職員,並解決香港電影在台拍攝、發行等問題。
香港電影在台灣擁有廣大市場,1964年徵信新聞舉辦讀者票選「第一屆本國十大影星」活動。台灣的中影、台製、國聯,與香港的邵氏、電懋、新華等電影公司的演員共計數百人,都是讀者投票的對象。報紙與電台紛紛配合票選活動推出專欄與節目,台灣各地讀者反應熱烈。影迷瘋狂購買明信片以投票,明信片一度賣到缺貨,報社只好函請郵局趕印明信片,以應影迷急需。最後由凌波以57萬4189票當選十大影星選舉的第一名。12月7日晚上,頒獎典禮在中山堂舉行,十大影星每人獲得金馬獎一座,另頒發「十大」銀榜60名內,並且居住在台灣本地的17位影人每人銀星獎一座。現場星光閃爍,得主也陸續上台領獎,現場一片歡欣。頒獎之後由群星表演餘興節目,影迷們如癡如狂,為十大影星的選舉留下完美的句點。
除了組團到台灣參加各種慶典活動,自由總會也年年在香港舉辦國慶慶祝大會等活動。1969年6月在香港大會堂舉行「國語電影欣賞週」,協助推廣台灣電影,台灣派出近20人的代表團到香港參加活動。1967年,台港兩地的影星共襄盛舉參加台港影星之夜,以表演和義賣,為其籌募基金,當時香港電影與台灣之間熱絡程度由此可見。
新聞片影音
|